保险资产负债管理迎硬约束 “好孩子”、“坏孩子”差异化监管

为进一步完善保险资产负债管理监管制度体系,加强分类监管,强化资产负债管理监管硬约束,8月7日,银保监会发布了《保险资产负债管理监管暂行办法》(下称《暂行办法》)。

  业内人士认为,此次出台《暂行办法》将以往的“软约束”变为“硬约束”,将区分财产险公司和人身险公司,分别制定能力评估规则和量化评估规则,从长期经济价值、中期盈利能力、短期流动性和偿付能力底线等多个维度,综合评估资产负债匹配状况和管理能力,依据评估结果实施差异化监管。

  “对上市险企等稳健型的大型险企将持续利好。相比之下,一些中小险企的不规范投资行为会进一步受限。”业内人士分析称。

  防范资产负债错配风险

  《暂行办法》共5章37条。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总则,主要规范制定目的、适用范围、资产负债管理的定义,明确相关职责,构建资负联动和上下联动的监管机制。

  第二章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主要从组织体系、控制流程、模型工具、绩效考核、管理报告以及期限结构匹配、成本收益匹配和现金流匹配等方面,对保险公司建立健全资产负债管理体系提出了相应要求,与能力评估规则和量化评估规则的具体内容相对应。

  第三章监管评估,主要规范资产负债管理监管评估的方式。

  第四章监管措施,明确依据资产负债管理能力和匹配状况对保险公司实施差别化监管,强化资产负债管理监管硬约束。

  第五章附则,主要规范保险集团、再保险公司和不经营保险业务的养老保险公司的资产负债管理监管政策以及生效日等。

  银保监会表示,《暂行办法》的发布和实施有利于推动保险公司提高资产负债管理能力,防范资产负债错配风险,有利于引导保险行业转型和稳健审慎资产配置,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差异化监管落地

  根据《暂行办法》,银保监会依据资产负债管理能力评估和量化评估评分,对保险公司实施差别化监管。

  具体看来,分为“好”、“较差”、和“差”三种情况。

  对于资产负债管理能力高和匹配状况好的保险公司,根据市场需求和公司实际经营情况,适当给予资金运用范围、模式、比例以及保险产品等方面的政策支持,鼓励经营审慎稳健的保险公司先行先试。

  对于资产负债管理能力较低或匹配状况较差的保险公司,综合考虑公司发展阶段、负债特征、资产结构和存在的风险,可采取风险提示;监管谈话;下发监管函;监管通报;进行专项现场检查或现场调查;要求进行专项压力测试;要求限期整改存在的问题,提交和实施预防资产负债匹配状况恶化或完善资产负债管理的计划等监管措施。

  对于资产负债管理能力低或匹配状况差的保险公司,除上述规定的监管措施外,可依据法律法规采取进一步的监管措施。

  此外,银保监会还将资产负债管理能力评估结果作为评估保险公司股权投资能力、不动产投资能力和衍生品运用能力的审慎性条件。

  保险公司如果未按规定报送资产负债管理报告,将由银保监会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将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

  大型险企优势突出

  去年3月1日,原保监会发布保险资产负债管理有关监管规则,称自发文之日起试运行,对保险资产负债管理进行“硬约束”。

  彼时,华泰证券(19.88 -0.75%,诊股)发文称,在利率环境复杂多变的背景下,投资收益波动性加剧,保险公司资产负债匹配难度增加。总的来说,大型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能力相对较强,中小公司在内控流程、模型工具等方面还存在差距。发展伴随着调整,但以保障产品为先、投资风格稳健,股权明确的大型上市险企已站在调整的前端,引领行业的发展方向。

  长城证券(16.35 -0.79%,诊股)也表示,保险资产负债管理监管相关制度完善对于上市险企等稳健型的大型险企将持续利好。相比之下,一些中小险企的不规范投资行为会进一步受限。

  长城证券方面进一步分析称,原因是上市险企等大型、综合实力强的保险公司本身对于风险的管控能力较强,具有较为完善的治理结构和风险防范措施,在以往的风险评级均为A级,投资风格也偏稳健。随着各项监管要求的推进实施,大型险企的优势将更加明显,市场集中度有望提升。

  据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发布的《2018-2019保险资产管理业调研报告》,在资产配置方面,保险公司仍然以固收类为主。具体看来,债券投资占比39%;银行存款占比12.3%;金融产品类资产占比18.5%;股票和公募基金合计占比10.8%;未上市股权投资占比5.7%;境外投资占比4.6%。

  该调研报告还显示,保险资产管理行业当前呈现五大发展趋势:一是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二是加强职能建设,提升资产负债管理和资产配置能力;三是加强受托管理第三方资金业务;四是重点发展产品创设能力和养老金管理能力;五是加大委外力度。